《绝密使命》聚焦中央红色交通线 主旋律年轻化表达的“三重门”
本周聚焦鲜为人知的中央红色交通线,《绝密使命》讲述了地下交通员在长达3000公里的红色交通线上运送物资、传送情报、护送干部的故事,其真实的情节和敬业的演员,让观众的心被深刻征服。“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公认的创作原则,即大的历史事件必须真实,小的细节可以艺术创作,《绝密使命》整体剧情上严格遵循了这一创作原则,这部红色谍战剧宛如一部鲜活生动的“党史教科书”。
近年来红色主旋律的影视剧颇多,而《绝密使命》可称为“红色基因剧”。它独特的题材、隐私的故事、实力的班底以及精良的制作,让大众对“主旋律影视剧”产生了新的认识。换言之,《绝密使命》旨在通过“主旋律”的新思维寻找一种更为年轻化的表达方式。
首先,该剧吸引年轻观众的一大因素在于题材新颖,风格写实。据史料记载,“中央红色交通线”长达3000公里,这条红色通道从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长汀一直到红色根据地瑞金。在1930年至1931年间,为沟通中央苏区与上海党中央的联系,中央交通局以闽西苏区的“工农通讯社”机要交通网为基础,建立了这条“中央红色交通线”,这条交通线为传递党中央与中央苏区的机密文件,运送中央苏区急需的物资和经费,以及掩护党中央由上海到中央苏区的重大迁移等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对中央而言,这条秘密交通线就像我们身上的血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战略意义非同小可。
《绝密使命》中的主人公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亦有对照,张桐 饰演的潘雨青原型集合了邹端仁等伯公凹七烈士的英雄事迹,邹叔宝(应昊茗 饰)的原型是学识、胆识兼具的邹作仁。剧中邹叔宝的大哥知道二弟从事秘密工作,自告奋勇带着老三、老四加盟到邹叔宝的造纸作坊,成为这条秘密交通线的一员,几历生死成功向苏区输送急需物资、传送重要情报,护送周恩来等200多位重要领导。邹氏家族30多人参加了红色交通线的革命工作,他们用鲜血和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一座丰碑。
其次,该剧人物性格鲜明很有代入感,这种表现方式既尊重中老年观众的观剧心理,也令年轻人纷纷追剧。身为“交通站”小饭店的老板,余大哥本是一个言词不多、其貌不扬的男人,可偏偏其人娶了一位如花似玉的 “豆腐西施”。关于余家嫂子剧中有个有趣的桥段:白军封锁交通要道设立关卡,苏区同志缺药少盐,余大哥运盐被扣,于是余家嫂子跑去和白军搭讪,秒变“白军的姐姐”,并趁机拿回食盐。之后余家嫂子动不动就请白军吃饭喝酒,真的成为让白军顺从的姐姐。这也难怪,潘雨青身边想吃豆腐的憨直船工笑称“余家嫂子,有一张好嘴”。
平心而论,《绝密使命》中余家嫂子这一屏幕形象,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革命样板戏《沙家浜》中的阿庆嫂,与智斗刁德一的阿庆嫂相似,余家嫂子同样有一斗智斗勇、妙趣横生的“好嘴”。正所谓,小人物,大角色,立体鲜活,瞬间霸屏。
第三,《绝密使命》另辟蹊径,不像以往谍战剧那样具有烧脑的剧情,与《暗算》、《潜伏》、《悬崖》等剧相比,更侧重于潜伏和运送消息以及传递物资时的凶险和曲折,同时在正反两方个性鲜明的人物塑造上也委实下足功夫,这也是该剧刚开播就拥有大量年轻观众潜在原因之一。
贾宏伟饰演的大反派曹瑞瑛外表看似儒雅、绅士,实则心狠手辣、冷酷无情,剧中他的恶魔形象更是令人胆战心惊。曹瑞瑛手下刑讯无果时,曹瑞瑛竟然脱下西装,露出肌肉,用双拳将交通员活生生的打死;而对百般逼供什么也不说的地下交通员,曹瑞瑛将手伸进交通员的嘴里,硬生生地用钳子拔下牙齿……
作为闽粤交界的偏僻小山村,伯公凹是《绝密使命》中绝对不能绕过的红色地标之一。苏区几十万人民缺盐,伯公凹村口伯公祠堂则成为运送食盐、医药等物资的秘密据点。相比之下,伯公灯,则成为“一盏希望的明灯”。剧中有段台词令人动容:谈及伯公灯时,邹叔宝望着漆黑的夜色深情地说:“每个客家人心中都有一盏永不熄灭的伯公灯!” 邹叔宝的这句话让该剧瞬间升华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绝密使命》这条长达3000公里的红色交通线上的交通员们,在历经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中,没有一个人贪生怕死,没有一个人叛变,更没有一个人畏难而退。在这个极为隐密的红色战线上,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抒写了一首“坚无不摧”的信心之歌。这种身先士卒,铁肩担道义,热血铸忠诚的家国情怀,可歌可泣,值得历史铭记!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